脑源定位技术的精度评估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root 提交于 周四, 12/21/2023 - 11:39
脑源定位技术旨在通过头皮表面的脑电、脑磁信号来识别大脑内的神经活动源,是研究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认知过程和病理功能的基础。其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可以有效弥补功能核磁共振在低时间分辨率方面的不足。然而,理论分析层面中逆问题的不适定性,以及实践操作层面上不同的记录方式、电极数量和头模型构建等过程带来的误差,给脑源定位的准确性带来极大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脑源定位方法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以及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实际应用。因此,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层面中的精度评估在脑源定位方法的实际使用中至关重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对现有脑源定位方法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脑源定位技术的精度评估方法以及其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实际应用。具体地,本文在理论分析中总结了基于空间分辨率、基于点扩散以及串扰函数的评估方法对于不同脑源定位方法中源的重叠程度和其他源对目标源的影响;在实践操作中介绍了记录方式、电极数量和密度、头部容积传导模型等因素对源定位精度的影响;进一步介绍了脑源定位技术在时频分析、连通性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癫痫、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脑部疾病。

相关内容

发布日期 10/31/2021 - 01:12
发布日期 08/04/2020 - 01:35
发布日期 01/10/2022 - 19:31
发布日期 12/21/2023 - 11:39
发布日期 10/09/2024 - 19:31
发布日期 08/04/2020 - 01:35
发布日期 01/11/2025 - 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