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次围观
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指出,大脑是外部世界的“预测器”,它能根据先验知识和当前信息对即将到来的感觉信息进行主动估计,从而完成与外部世界的高效交互。预测性编码是描述预期作用机制的主要理论模型,梳理其在解释视、听觉神经现象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为深入理解大脑工作模式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本文简述了预测性编码的内容;从常用范式、典型现象、面临争议等方面梳理预期与感觉输入相互作用的典型研究;从有预期无刺激的神经表征、预期相关神经振荡模式两方面简述预期独立于刺激的内源性神经表征;进而回顾了支持预测性编码中分级结构的神经生理证据及重要神经结构。最后,本文从深化理论研究、助力疾病诊疗、启发脑-机接口技术等方面对预测性编码相关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深入理解预测性编码在视、听觉神经活动中的计算模型及神经表征,有望为揭示大脑感知觉神经活动工作模式开辟新途径。
来源出处
预测性编码在视听觉神经活动中的典型表征
http://www.pibb.ac.cn/pibbcn/article/abstract/20220503
相关内容
发布日期
01/22/2024 - 00:46
发布日期
11/17/2024 - 19:48
发布日期
08/04/2020 - 01:35
发布日期
09/02/2024 - 19:26
发布日期
08/04/2020 - 01:35
发布日期
11/13/2024 - 19:47
发布日期
06/17/2022 - 10:21
发布日期
10/31/2021 - 01:47
发布日期
01/10/2022 - 19:31
发布日期
10/13/2024 - 19:35
发布日期
05/06/2024 - 09:39
发布日期
08/04/2020 - 01:35
发布日期
10/09/2024 - 19:31
发布日期
11/22/2023 - 00:25
发布日期
06/23/2024 - 17:52
发布日期
07/27/2023 - 21:49
发布日期
10/31/2021 - 01:48
发布日期
02/17/2024 - 13:54
发布日期
10/31/2021 - 01:12
发布日期
06/17/2022 - 10:21